当地时间6月15日上午,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印度航空AI171航班空难事故的残骸现场,在将失事客机尾部从被撞大楼中吊起时,救援人员又发现了两具遗体,其中一具被确认为空乘,另一具则是来自被撞宿舍楼中的医学院人员。 这意味着,6月12日发生的这起波音787梦想客机空难,遇难人数还将进一步上升。此前,当局已经确认的空难遇难者总数已达274名。这是2014年造成298人遇难的马航MH17航班空难发生以来,全球民航业最惨重的一次事故。即使算上“9·11事件”,这也是21世纪以来全球民航业的第三大惨案。 但是,在如此严重的空难中,居然有一位坐在11A座位、名为维斯瓦什·库马尔·拉梅什的幸存者。撞击发生后,他甚至能自行离开机舱,在灾难现场踉踉跄跄地走路,以至于一些专业人士最初也怀疑这位幸存者的真实性。 拉梅什的幸存到底有没有科学的解释?美国交通安全委员会(NTSB)资深空难调查员巴黎·施特劳奇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此类空难中,幸存者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在撞击时没有受到严重钝器伤;能够在燃料起火前离开机舱。 施特劳奇指出,坊间传闻的所谓“机舱后部更安全”,就是因为多数空难中,机舱前部首先遭受撞击,吸收了大部分能量,因此机舱后部乘客遭受钝器伤的概率较低,但这并不能避免大火带来的烧伤和窒息,而这才是空难中最致命的因素。 “本次事故的幸存者,撞击导致了他所在座位旁边的机身裂开了一个‘生命通道’,使他可以在大火前逃生,这才是关键。”施特劳奇说,“但那次撞击造成了其他乘客的遇难。他是在一股杀死了其他人的力量中幸存的。” 采访中,施特劳奇也进一步阐述了他对空难可能原因的解读。本次空难发生后,业界解读基本集中在两大可能的因素上:双发失效或起飞构型错误,二者都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撑,且发生的概率都很小。 施特劳奇表示,基于现有证据,客机更可能存在“升力问题”而非“推力问题”,因此他更关注襟翼配置等起飞构型问题,但亦不能排除双发失效。他还指出,如果真是因为襟翼设置错误导致787客机坠毁,就意味着三个严重问题同时发生,这种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施特劳奇是一名资深飞行员和空难调查员,在NTSB从事空难调查工作超过三十年,曾任NTSB部门负责人。他主持过多起重大空难事故调查,参与过包括波音747在内的大型宽体机空难事故的调查,并多次作为美方代表团团长参与海外空难调查。 6月15日起,印度航空开始对其787机队的所有飞机进行额外的起飞前技术检查,并对这些客机的燃油参数监测及相关系统、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进行额外检查。另据印度民航局的最新消息,空难调查小组将在三个月内发布一份报告。 《中国新闻周刊》:先谈谈唯一的“幸运儿”。本次空难中竟然有一名幸存者,从空难调查的角度,他的幸存是否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 施特劳奇:幸存总是有原因的。我们都知道,失事客机最后的姿态是撞上了建筑物。这意味着两件事。第一,机舱中首先撞击建筑物的部分会被压碎,没有人会在那个区域内幸存。第二,撞击之后飞机不会立刻停下,而是会继续向前移动。这架飞机,因为长途飞行的需求,携带了大量的燃料。撞击后的继续移动意味着油箱会破裂,溢出的燃料迅速被点燃,大火迅速吞噬飞机的其余部分。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坐在机舱的后部“更安全”。不可否认,在一些空难中,幸存者大多集中在机舱后部。在这些空难中,机头首先发生撞击,所以机舱前部吸收了大部分的撞击能量。但不要忘了油箱起火后的烧伤和窒息。 在本次空难以及绝大多数致命空难中,失事客机上的一部分遇难者死于钝器伤,特别是处于直接遭受撞击部分的乘员;其余人则大概率死于大火。所以,机上人员幸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此人恰好坐在一个没有受到钝器伤的位置上;第二,此人能够在飞机被大火吞噬前离开机舱。在以往的案例中,这可能是自主逃离,也可能是被甩出。 本次事故中,这位坐在11A的幸存者是自主逃离的,他能够脱险的原因并不复杂:他所在座位,正好不是首先撞击的部分,但撞击导致了他所在座位旁边的机身裂开,形成了一个“生命通道”,使他可以逃生。而坐在他身旁的人并没有逃出来,这可能是因为撞击中的钝器伤,撞击中的物品移动和挤压导致解不开安全带,也可能是没来得及离开就被大火吞噬。 他当然是幸运的,但是也要想到,导致他身边机身裂开的那次撞击,造成了其他乘客的遇难。他是在一股杀死了其他人的力量中幸存下来的。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空难发生在起飞阶段,第一时间就出现了较多的视频和图像证据。基于现有信息,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施特劳奇:首先基本可以确定,飞机在起飞离地时的动力看起来是正常的。也就是说,直到离开跑道时,引擎的运转应当是正常的,至少功率和推力是足够的。而在离地之后,飞机在空中只挣扎了30秒左右的时间就坠毁了。按照空难调查的一般经验,如果是离地后出现引擎失效的状况,这架787应当还能坚持更久一点的时间。 所以我更关注飞机缺乏升力的问题。因为地面效应(由于上下压力差,在距离地面非常接近时,飞机会自然获得很大的升力),飞机可以在没有足够升力的情况下起飞,但如果起飞构型错误,飞机会在离地后很快因为缺乏升力而迅速下降,这符合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情况。所以,我推测失事客机可能存在起飞构型的配置问题,比如没有放好襟翼。 《中国新闻周刊》:许多空难调查专家都谈到了可能存在的襟翼问题。但是,如果机组在起飞前没有正确设置襟翼,他们会收到起飞构型警报的提示,他们在进行检查单流程时也会发现这个问题。经验丰富的机组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 施特劳奇:这确实是个问题。35年前,在美国底特律发生的西北航空255航班空难,就是机组在没有放下襟翼的情况下起飞导致坠毁。当时调查员也想到,客机应当发出警报。但事实是,在那次事故中,警报系统没有工作。 当然,经过数十年发展,理论上,今天更不可能出现因为起飞构型而坠毁的情况。在西北航空255航班空难中,机组出现失误的直接原因,是当时他们使用的是纸质检查单,一个飞行员会读出检查单的内容,另一个则会操作并复诵。问题在于,当他们进行检查单流程时,空中管制正好和他们通话,于是他们漏掉了设置襟翼。 理论上,这种情况在787客机上是不会发生的。因为787客机并不使用纸质检查单,其检查单流程是通过驾驶舱的一个触摸屏实现的,你需要操作并勾选每个清单项目,如果遗漏,它会有明显的提示。 所以,如果最终证明本次空难是因为机组没有放下襟翼而导致的,那么就意味着三个重大问题同时发生:第一,机组配置襟翼失误,或根本没有配置襟翼;第二,787客机的电子检查单故障,或机组忽视检查单提醒;第三,起飞构型警报系统故障,或机组无视了警报。 三个问题中出现一个,是可以理解的。三个问题同时出现,概率就微乎其微了。但是,如我们刚才所说,我们只能基于现有证据去判断飞机失事的可能性,目前来说,飞机因为失去升力而失事的可能性最大,而起飞构型问题是最可能的原因之一。 《中国新闻周刊》:起飞构型问题并不是飞机失去升力的唯一可能原因,引擎失效同样可能导致飞机失去升力,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施特劳奇:引擎失效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但是,要造成本次空难的后果,就意味着双发都失效。而且,以往空难事故中常见的双发失效原因,即鸟击、外部爆炸引发的非包容性失效,基本可以排除,因为视频中并没有引擎着火、冒烟的证据,没有任何图像显示引擎在空中遭到损坏,也没有相应的目击者报告。 施特劳奇:这取决于问题的严重程度。是的,机组受过训练,能够应对起飞爬升阶段的许多复杂情况,比如理论上他们应当能处理爬升时单发失效的故障,但如果是起飞阶段的双发失效,没有人能确定任何机组可以快速应对。 想象一下那30秒之内发生的事情。如果你是飞行员,客机一离地就不能爬升,驾驶舱内警报大作,而你需要试着找出问题的原因。理论上,此时应当由一名飞行员试图控制飞机,另一人则检查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在30秒内,他们根本来不及。 现有证据已经告诉我们一个细节:在起飞到坠毁的整个过程中,客机的起落架是没有被收起的。这可能是机械故障,可能是机组认为不收起起落架有助于改出,但最可能的情况是:事情发生得太快,他们没有时间收起起落架。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印度、美国、英国的空难调查人员都已抵达事故现场,失事客机的飞行数据记录仪也已经被找到并送往实验室读取。我们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知道事故的原因? 施特劳奇:空难调查有很多既定流程,包括询问空中管制员、勘查残骸分布、检查维修记录和机组人员的训练档案等等。通过勘查残骸分布,我们可以确定飞机的第一撞击点、撞击角度和方向、撞击时的高度、距离起飞点的具体距离,以及飞机是可控飞行撞地,还是处于失控状态。 经过对残骸的观察,调查员还会确定自己想要关注的数据节点。我认为,在本次空难中,调查员会特别关注两方面的数据,一是关乎引擎推力的数据,二是关于升力的数据,比如襟翼设置是否正常。 在未来几天之内,通过确认这些数据,调查员就可以知道空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都会得到解答。空难调查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发现飞行员没有正确设置襟翼,那么我们需要从驾驶舱语音记录仪里寻找起飞构型警报的声音。如果警报的声音被记录下来了,那么我们就会问:飞行员为什么没有正确设置襟翼?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警报?是没有听到还是听到了没有反应? 每一个问题都会延伸出更多的问题,而调查员总是需要回答新的问题,直到所有问题都穷尽。所以,一方面,调查员能在几天之内判断空难的大致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所有答案。 此外,和以往很多空难不同的是,这次失事的客机是非常“年轻”的787客机,它的飞行数据记录仪的信息比“老飞机”多得多。这将使调查员的工作变得更容易。但另一方面,787客机的设计研发有很多创新之处,包括大量复合新材料的应用。客机的机翼、机身和操纵面都是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所以,本次调查中,调查员还会特别关注这些新材料在事故中的性能表现。
回乡下叔叔家被轮流欺负是哪一集“张衡一号”02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设计寿命6年,搭载了9种有效载荷,包括中国与意大利合作研制的电场探测仪、意大利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测器等。该卫星将对全球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中性大气层的相关参数开展准实时监测,捕捉地质活动与人类活动引发的电磁异常、大气层中雷暴与闪电活动等信息,有效提升我国对地震、海啸、火山活动、雷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早期感知、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为应急管理、资源测绘、通信导航等行业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领域科技合作。为了反馈股东的信任与支持,2024财年,阿里派发了年度及特别股息共计40亿美元,并宣布2025财年将派发年度及特别股息共计46亿美元。与此同时,在股份回购计划下,2025财年我们回购了119亿美元的集团股份,使总股本净减少5.1%,从而有效增厚了每股收益。回乡下叔叔家被轮流欺负是哪一集特种兵营里被轮流的小说叫什么来着张美兰在庭审时还对自己旗下房地产项目的资产估值提出了抗议。比如,位于胡志明市第一郡的“西贡时代广场”大楼在2017年就价值45万亿越南盾,在2021年时被评估价值60万亿越南盾,但是西贡商业银行雇佣的评估公司却在今年对该项目评估仅价值20万亿越南盾,这和近些年越南房地产市场火热的大趋势明显不符。AI大模型上车,为智能座舱带来了新变量,有关智舱的“iPhone时刻”的讨论已变得如火如荼。毫无疑问,智能座舱已成为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竞争的焦点之一。
20250804 🥵 回乡下叔叔家被轮流欺负是哪一集音频是“最接近人类灵魂的媒介”,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声音,更是陪伴与共鸣。笔者认为,如今的有声平台,缺的或许不是“流量”,而是对“人”的关注:创作者需要被看见,用户需要被尊重,行业需要放下“短平快”的焦虑,重新思考“声音经济”的本质——不是贩卖内容,而是建立连接。当平台愿意为小众内容留一扇窗,为创新场景搭一座桥,“耳朵经济”才能真正找回温度,在喧嚣的互联网世界里,守住属于自己的“声音阵地”。毕竟,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始终需要一片能让耳朵“舒服”的地方——而这,本就该是有声平台最擅长的事情。姐姐让我戴上避孕套歌曲原唱本场比赛是乔布-贝林厄姆加盟多特蒙德以来第一次首发出场,此前他在小组赛首轮对阵弗鲁米嫩塞的比赛当中替补出场迎来了首秀。
📸 朱桓记者 王燕东 摄
20250804 🍓 回乡下叔叔家被轮流欺负是哪一集约纳坦是我们绝对的首要引援目标,我们去年就已经进行过谈判,这不是什么秘密。他能来到这里,我们非常非常开心,我相信他能为球队做出很多贡献。他是一位绝对的领袖——他善于交流,并且在高水平赛事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已经赢得过冠军奖杯,并且无疑是勒沃库森在过去两年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特殊的房产销售2》2024年初,苹果宣布取消自动驾驶电动汽车项目的所有开发计划,转而加大对生成式AI领域的投资;自游家烧光5亿美元未量产;宝能、恒大、雅居乐等地产造车基本宣告“全军覆没”。
📸 丁志民记者 原芳 摄
🙈 新华社阿斯塔纳6月22日电(记者付瑞霞 赵冰)“丝路融通: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携手应对世界变局论坛”22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与会嘉宾认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中亚国家同样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视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双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九十九夜xbox360